你的位置:game728版本官方网站安卓 > game728版本官方网站安卓介绍 >
1973年北京饭店建到14层,危及中南海安全,汪东兴细心及时发觉
在1973年,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,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,国际交往逐渐增多。北京,作为国家的首都,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大量的外国访客。随之而来的是对宾馆设施的巨大需求,现有的宾馆设施已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外宾接待任务。于是,北京饭店提出了扩建的需求,希望能适应更多的外事活动。
北京饭店的扩建计划很快得到了政府的重视。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注此事,并指派张镈,一位资深的建筑学家,负责东楼的设计工作。张镈接到任务后,怀着将北京饭店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的愿望,设计了多达20套不同的方案。他的设计理念是希望通过建筑本身,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。
在周总理的指导下,最终选择了张镈的第20号方案进行实施,这一方案突出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,与原有的法国古典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。然而,这一方案最初设计的高度是14层,高度50米,这在当时看来是对北京市中心宝贵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。
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审视了模型后,提出了增加建筑高度的建议。李先念认为,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北京市中心,应当充分利用土地,尽可能增加建筑的高度,以容纳更多的功能和客房。
一些年轻的建筑师们对张镈原先的设计方案提出了质疑,认为其过于保守,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。在李先念的支持下,他们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高层方案。这导致了原方案的彻底推翻,张镈虽然尝试解释和维护自己的设计理念,但在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,他的传统观念并未被年轻一代所接受。
张镈还曾指出,按照北京市的规划政策,天安门附近不允许修建高层建筑,这可能会对中南海的安全构成威胁。然而,在当时特殊的政治氛围中,这一声音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。最终,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调整,李先念批准了新的高层方案,北京饭店东楼的最终高度定为100.25米。
1973年春,北京饭店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工。这项工程由北京市建工局局长伍子玉亲自监督,工人们满怀为祖国建设的热情,日夜加班推进工程进度。到了国庆节后,建筑已经顺利完成了14层的施工。然而,就在这时,张镈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,这个问题关乎到建筑的安全性和设计的合理性,他急忙向上级报告,这导致了工程的暂停和方案的再次审查。
周总理对这一问题极为重视,立刻召集了紧急会议,指示必须立即处理北京饭店的施工问题。他派出政委杨德中前往现场,了解情况并传达中央的严正关切。
杨德中到达施工现场时,传达了总理的指示,即施工必须考虑到对中南海的视线影响。他和张镈以及项目团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,试图找到一个既符合安全需求又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在会议中,团队考虑了多种方案,包括调整楼层高度和重新设计部分建筑结构。专家们提出了将一些功能区域的位置下调,以减少对中南海的视线干扰,但这些提案都需要重新评估建筑的整体设计和功能。
张镈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,建议将接待厅和宴会厅等主要公共区域的位置限制在较低的楼层,并将更高楼层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。这一方案既考虑了建筑功能的需要,又尽量减少了对中南海的视线冲击。
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和评估,最终确定了一个改造方案。这一方案不仅满足了安全的需求,还考虑到了经济和功能的合理性。尽管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,项目团队还是成功地调整了设计,确保了北京饭店改造的顺利进行,同时也保护了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与隐私。
1974年,经过几年的精心设计与改建,北京饭店的新面貌终于揭开帷幕。在张镈的主导下,新东楼的改建不仅增加了建筑的功能性,更通过设计上的巧妙调整,与周围的历史环境融为一体。新东楼的外立面去除了原有的法式窗户,改为盲窗设计,既保证了安全隐私,也符合了总理的要求。而顶层的小斜坡屋顶,不仅解决了排水问题,还防止了人们随意上屋顶,保护了建筑的安全。
时间回溯到改建计划的初期,1970年凌晨的一次会议上,张镈和周恩来总理深入讨论了新东楼的设计问题。张镈提出,新东楼的一些设计需要修改以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观念。尤其是他关注到居民对新楼的美观性和经济问题的反馈。总理在听取了建议后,决定不再向公众开放楼层以上的部分房间,并要求张镈重新思考西向窗户的设计。
这次会谈直至深夜仍在继续,凌晨2点45分,三人握手告别,周恩来总理叮嘱他们好好休息,准备后续的设计工作。几天后,张镈带着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返回人民大会堂。总理对于这些调整非常满意,特别是对西华门的屏风楼设计表示极大的肯定。
1971年11月4日,周恩来总理与张镈一行人登上了不对外开放的西华门城楼,从这个角度,他们能够完整地审视整个饭店的布局。站在城楼上,张镈指出,新东楼的一些房间能够直接望到敏感的中南海,这是设计上的重大疏忽。总理点头认可后,决定在西华门西侧增建屏风楼,用以阻挡视线,同时要求所有向西的窗户设计成盲窗,以配合故宫的古典风格。
热点资讯
相关资讯